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
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萬州區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
工作方案的通知
萬州府辦〔2020〕53號
各鎮鄉(民族鄉)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推進流通創新發展,積極促進消費增長,推動全區經濟加速提振,經區政府同意,現將《萬州區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0年9月26日
萬州區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工作方案
為推動流通創新發展,優化消費環境,激發消費潛力,促進商業繁榮,滿足群眾消費需求。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通知》(渝府辦發〔2020〕2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加快發展流通新業態新模式
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城鎮5G網絡建設,完善學校、商圈、高速公路、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5G網絡連片覆蓋,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引導電子商務平臺以數據賦能生產企業,促進個性化設計和柔性化生產;支持建立消費品工業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增強定制消費、智能消費、時尚消費等商品供給能力。推進文化資源數字化共享和智能化應用,積極對接重慶智慧文化云基礎平臺和重慶市旅游產業運行監測平臺。落實包容審慎監管措施,推動流通新業態新模式健康有序發展。(責任單位:區大數據發展局、區經濟信息委、區生態環境局、區商務委、區文化旅游委、區市場監管局)
二、加快推動傳統流通企業轉型升級
支持新世紀、永輝、沃爾瑪等超市優化線上銷售渠道,鼓勵福意、家益等超市建立線上超市APP或微信、小程序,實現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構建“線上+線下”“商品+服務”“零售+體驗”新零售體系。引導商貿流通龍頭企業進入農村市場,采用“連鎖經營”的方式,提升改造一批傳統經營網店,并通過商品的統一采購、統一配送,逐步實現商品質量可追溯,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給予傳統流通企業在改擴建涉及新增建設用地,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下達、用地審批、城市規劃調整、公共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區大數據發展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住房城鄉建委、區商務委)
三、加快改造提升商圈商業步行街
支持提升“五大商圈”現代服務業發展,即高筍塘商圈、雙河口商圈、五橋商圈、高鐵商圈、江南商圈。打造鴿子溝、大梯埠等商業步行街的發展,形成規范有序、豐富多彩的商業氛圍,不斷豐富商業步行街業態,引導商家創新提升服務水平。加大對商圈和商業步行街基礎設施、交通設施、信息平臺和誠信體系等新改建項目予以支持。(責任單位:區住房城鄉建委、區城市管理局、區商務委、區市場監管局)
四、加快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
在保障食品安全前提下,探索優化食品經營許可條件。將智能化、品牌化連鎖便利店納入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配置范圍。便利店新申請食品經營許可,由企業總部根據需要選擇辦理方式;申請僅從事預包裝食品銷售的,實行告知承諾管理;申請除預包裝食品銷售以外的其他銷售類、制售類等食品經營許可需要進行現場核查的,參照市級主管部門執行。對符合條件的品牌連鎖企業探索實行“一照多址”,品牌連鎖企業在住所外設立經營場所,經營場所與住所同屬我區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管轄區域的,可申請備案,不再辦理分支機構登記。具備條件的企業從事書報刊發行業務實行“總部審批、單店備案”。按標準申請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和第二類醫療器械,由企業總部統一配備質量管理人員,簡化審批流程和申請材料。簡化煙草經營審批手續,對規模較大的品牌化連鎖便利店辦證實行告知承諾管理;對申請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的,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強化連鎖經營企業總部管理責任,簡化店鋪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實行告知承諾管理。支持品牌連鎖便利店規范統一設置標識牌匾,支持經營主體合理的戶外廣告宣傳需求。(責任單位:區住房城鄉建委、區城市管理局、區商務委、區文化旅游委、區應急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煙草專賣局)
五、加快優化社區便民商業設施
落實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比例不低于10%的要求;支持打造“互聯網+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區生活服務中心。鼓勵社會組織提供社會服務。結合我區實際,將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建設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范圍予以支持,按規定享受有關稅費優惠政策。探索構建大社區商業生態圈,提升城市商業智能化、居民生活便利化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商務委、區科技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住房城鄉建委、區大數據發展局、區稅務局)
六、加快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
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促進形成以鄉鎮為中心的農村流通服務網絡。大力實施電子商務扶貧提升行動計劃,打造農村電子商務“升級版”。完善農村寄遞網絡建設,建立健全以區郵件快件集散中心、鄉鎮遞送節點和村級末端公共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寄遞服務網絡;推廣“寄遞+電商+農特產品+農戶”模式,提供農特產品銷售、運輸、配送一體化服務,完善和發揮“區級電商產業園—鄉鎮電商服務中心—村級電商服務點”三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功能。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抓好全國和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評選工作,培育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路線、鄉村旅游示范鄉鎮和示范村點。(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委、區商務委、區文化旅游委、市郵政管理一分局)
七、加快推進農產品流通
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鼓勵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建設一批產地集配分揀中心,支持玫瑰香橙、茶葉、檸檬等大宗農特產品開展產地初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規?;?、標準化經營。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引導農產品生產主體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各類電子商務平臺低成本精準對接,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豐富城鄉市場供給,擴大鮮活農產品消費。加快打造新型農商關系,積極開展產銷對接活動。(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委、區商務委)
八、加快滿足優質商品消費需求
積極完善保稅物流中心(A型)功能,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申報建設工作,鼓勵建設進口商品分撥中心、直銷中心,構建完善進口商品分銷體系。推動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引導出口企業拓展內銷市場網絡。(責任單位:區商務委、區市場監管局、萬州海關)
九、加快發展汽車消費
鼓勵企業加大農村汽車更新換代促銷力度,開發適銷對路新產品。積極貫徹《重慶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2018年-2022年)》,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試點示范。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除國家要求淘汰的黃標車以外,對符合國家在用機動車排放和安全標準,在環保定期檢驗有效期和年檢有效期內的二手車均可辦理遷入手續。支持構建城鄉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支持舉辦形式多樣的汽車促銷節會活動。深入開展二手車誠信經營體系建設,促進汽車更新換代消費。(責任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公安局、區生態環境局、區交通局、區商務委)
十、鼓勵發展綠色消費
開展綠色工廠、綠色商場、綠色飯店示范創建,支持生產企業、購物中心、商場超市加強綠色物流新技術和設備的研究與應用,強化節能降耗管理;貫徹執行運輸、裝卸、倉儲等環節的綠色標準,促進綠色發展。鼓勵具備條件的流通企業回收廢舊電子電器產品,折價置換綠色、節能、智能電子電器產品,擴大綠色智能消費。對開展相關產品促銷活動、建設信息平臺和回收體系等給予一定支持。(責任單位:區發展改革委、區經濟信息委、區生態環境局、區商務委)
十一、加快發展夜間消費
擴大夜消費、繁榮夜經濟,統籌規劃布局,集中打造夜間經濟核心集聚區,培育一批主題精品夜市街區;圍繞“潮味、潮享、潮樂、潮玩、潮購”,商旅文體聯動,夜間開放各類設施場所,開設深夜營業專區、24小時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豐富夜間經濟業態,打造多元化、多樣性的消費場景。塑造夜市文化節品牌,擴大萬州夜經濟知名度和影響力。創新城市管理、社會治安、交通管理等社會管理方式,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形成區政府推動、街道聯動、部門互動、多方參與的夜經濟工作格局。(責任單位:區住房城鄉建委、區城市管理局、區交通局、區商務委、區文化旅游委、區應急局)
十二、加快拓展假日消費空間
充分利用開放性公共空間,開設節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休閑文體專區等常態化消費場所,組織開展特色消費促進活動,探索培育專業化經營管理主體。持續開展消費促進季、文化惠民消費季等活動。支持城市綜合體、商業街引入跨界經營的文化業態,加強文化消費業態引導,推動圖書館、書店、影院等與其他商貿業態互補布局、多元交融。進一步嫁接文化產業與電子商務物流產業,不斷拓展院線模式、發行網絡和第三方業務。結合全區實際,給予規劃引導、場地設施、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支持。(責任單位:區住房城鄉建委、區交通局、區商務委、區文化旅游委、區應急局、區市場監管局)
十三、加快豐富商業品牌
積極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體驗店和連鎖店入住萬州。積極引進世界500強等企業在萬州設立全球總部、區域性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產品定制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等,拓展高端消費服務功能。引導自主品牌提升市場影響力和認知度,推動國內銷售的國際品牌在品質價格、上市時間、售后服務等方面與經濟發達城市同步接軌。(責任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商務委、區招商投資局)
十四、加快保護和發展老字號
鼓勵老字號企業集聚發展,在規劃的老字號企業集聚發展區內,適當放寬對臨街老字號店鋪(列入文物保護的除外)設計裝潢裝修的限制,允許按照傳統或原有建筑風格對店鋪外觀進行修繕,保留符合規定的傳統牌匾。引導開發老字號紀念品、禮品。支持老字號企業與旅游企業在景點景區建設、線路開發、宣傳推廣方面開展合作,打造“老字號一日游”等特色活動。鼓勵老字號企業根據網絡營銷特點積極改造自身產品,建設自營電子商務平臺或與知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加快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支持老字號傳統技藝按相關規定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局、區商務委、區文化旅游委、區市場監管局、區應急局)
十五、進一步降低流通企業成本費用
積極落實連鎖企業依法申請和享受總分機構匯總納稅政策。嚴格執行工商用電同價政策,推動實行“一戶一表”,加強對轉供電主體違規收費的監督管控,切實降低連鎖經營企業電費負擔。(責任單位:區發展改革委、區經濟信息委、區市場監管局、區稅務局)
十六、進一步鼓勵流通企業研發創新
落實好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加大對國內不能生產的、行業企業亟需的高性能物流設備進口的支持力度,降低物流成本;積極配合推動將相關領域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推動先進物流裝備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現代物流發展。(責任單位:區發展改革委、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區商務委、區物流辦、區稅務局)
十七、進一步擴大成品油市場準入
強化成品油批發、倉儲油庫和零售經營加油站(點)的規劃布局,按規定對區內所有加油站(點)建設規劃進行確認。認真履行成品油經營資格審批和管理責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落實安全保障措施,對鄉鎮以下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等,按規定申請使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對區政府確定的在工業園區(組團)、旅游景區等區域建設加油站(點)的規劃布局,可參照城區規劃間距要求實施。公安、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生態環境、商務等部門要加大對成品油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責任單位:區公安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生態環境局、區商務委、區應急局、區市場監管局)
十八、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統籌使用各級專項資金,對創新發展流通、促進擴大消費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活動給予財政支持,補齊流通領域短板。用好市級農業產業發展資金,重點獎補一批產業關聯度大、示范帶動能力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因地制宜,加強對創新發展流通、促進擴大消費的財政支持。(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委、區商務委)
十九、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推動發展消費金融。鼓勵金融機構對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節水器具等綠色智能產品提供信貸支持,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力度。(責任單位:區金融辦、人行重慶萬州分行、萬州銀保監分局)
二十、進一步優化市場流通環境
組織商貿流通企業對接全市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臺。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凈化農資環境。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和投入品監管。聚焦食品、藥品等民生問題集中領域,重拳打擊銷售侵權假冒商品、發布虛假廣告等違法行為。加大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治理力度,嚴厲查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不正當競爭和價格違法等行為。推動完善汽車、平板電視等消費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倡導企業實行無理由退貨制度。(責任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公安局、區農業農村委、區商務委、區應急局、區市場監管局)
二十一、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